九十年代集邮活动繁盛,邮票图案所具有的社会宣传功能受到很多地方的重视。
1994年1月24日,邮电部发出通知,对部分邮票的选题征集进行改革,规定由各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邮电管理局申报“地方推荐邮票选题”3至5个,由此开启了地方选题邮票发行之路。
邮电部每年在申报的选题中确定一个题材,之后要求申报省进行该邮票的图稿设计,经过邮电部审核通过后,邮票进入印刷发行环节。
由于各地方只负责推荐,审定和发行权还是国家邮政主观部门,所以在没有个性化邮票的年代,自主选题既丰富了地方个性化的宣传要求,又保证了邮票作为国家邮资凭证的权威性和统一性。
展开剩余91%1995年1月12日-吉林雾凇-吉林
第一套地方选题邮票为《吉林雾凇》,作为国家旅游部门认定的四大自然奇观之一,吉林雾凇从申报到发行用了一年时间,显然超过常规邮票的发行周期。
为了提高效率,邮电部逐渐放弃了原先的计划排序,采用哪个省先通过审核就先发行哪个省的方式。
1995年8月30日-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年-河南
按照计划,地方题材均为特种邮票,而河南选题的《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年》是地方题材中唯一一套纪念邮票,也是新中国第一套纪念一座古寺庙建寺若干周年的邮票。
1995年9月1日-西藏文物-西藏
1995年10月9日-九华胜境-安徽
1995年11月1日-三清山-江西
1995年12月4日-孙子兵法-山东
现在看已发行的地方题材邮票中,大多选用的是自然风光、文物古迹、民族建设和工艺美术品。山东的《孙子兵法》却另辟蹊径,用孙子军事思想核心和五条警句,展现了神秘古朴的文化风格,在当时赢得了不少赞誉。
1996年3月18日-沈阳故宫-辽宁
1996年4月18日-山水盆景-江苏
1996年5月12日-河姆渡遗址-浙江
1996年7月9日-经略台真武阁-广西
1996年7月28日-震后新唐山-河北
1996年8月8日-天山天池-新疆
1996年8月22日-西夏陵-宁夏
1996年9月21日-上海浦东-上海
按照原计划,地方题材为了统一标准,并没有发行小型张的打算,但《上海浦东》打破了先例,发行了最大规制的6枚套票加1枚小型张的配置,是所有地方题材中的数量之最,更是唯一一套地方承担印制的邮票(上海印钞厂)。
1996年11月5日-天津民间彩塑-天津
1997年6月2日-侗族建筑-贵州
1997年6月13日-麦积山石窟-甘肃
1997年7月26日-五台古刹-山西
1997年8月17日-寿山石雕-福建
1997年10月16日-天坛-北京
1997年10月24日-西安城墙-陕西
1998年1月18日-岭南庭院-广东
1998年3月26日-九寨沟-四川
1998年4月12日-傣族建筑-云南
1998年4月13日-海南特区建设-海南
1998年6月6日-神农架-湖北
1998年6月18日-重庆风貌-重庆
1998年7月24日-锡林郭勒草原-内蒙古
1998年8月15日-镜泊湖-黑龙江
1998年9月23日-贺兰山岩画-宁夏(第二轮)
1998年10月28日-炎帝陵-湖南
1998年12月1日-灵渠-广西(第二轮)
1999年6月3日-普陀秀色-浙江(第二轮)
2000年5月5日-塔尔寺-青海
邮电部原先计划每年安排10个省区的地方选题,三年轮一遍。但由于部分地方未能按时完成邮票图稿,造成延误推迟的现象不断,所以第一轮用了四年时间才全部完成。
地方选题充分调动了民间的设计力量,使邮票设计风格多样化,不少作品还成为当年的邮票精品,如《九华胜景》《上海浦东》等邮票获得了当年的最佳邮票奖,《孙子兵法》《寿山石雕》则获得了最佳印刷奖。
借着集邮的快速发展,这些题材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地方文化的知名度,也充分发挥了邮票“国家名片”的宣传作用,这些题材,能让你想起家乡的故事吗?
发布于:山西省信钰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